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期间,珊瑚海海战(Battle of the Coral Sea)是一次关键的海上冲突,也是历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舰之间的较量。这场战役发生在1942年5月3日至8日,涉及日本帝国海军和盟军澳大利亚、美国与新西兰的联合舰队。虽然双方都没有直接目视到对方的航母,但通过舰载机的空中交锋决定了战斗的结果。
随着战争的扩大,日本开始计划入侵新几内亚东部及所罗门群岛东南部的战略要地莫尔兹比港,以进一步控制南太平洋地区。为了阻止这一行动,由弗兰克·杰克·弗莱彻少将指挥的美国海军第17特混舰队和托马斯·C·金凯德少将指挥的第11特混舰队奉命前往珊瑚海拦截日军。
5月3日,双方的侦察机都发现了对方的存在,但未能确定对方的具体位置。当晚,两支敌对的航母编队相隔不到100英里(约160公里),却互不知晓对方的位置。
5月4日,美军的“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袭击了日本的快速运输船队,击沉一艘轻型巡洋舰以及重创一艘驱逐舰。作为回应,日本航母“翔鹤”号和“瑞鹤”号上的舰载机攻击了美军航母,但仅造成轻微损伤。
5月5日和6日的战斗主要集中在寻找对方的主力舰队并进行打击。在这一过程中,双方的航母再次互相发动空袭。尽管没有直接命中目标,但这些攻击为后续的空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5月7日,可能是整个战役中最激烈的一天。日军成功轰炸了美国的“列克星敦”号航母,使其遭受严重损害并在第二天被迫弃舰。同时,美军也重创了日本的“祥凤”号轻型航母,最终导致其沉没。
虽然从表面上看,珊瑚海海战的胜利者似乎是日本人——他们达到了占领莫尔兹比港的目标,但实际上,这次战役标志着几个重要的转折点:
珊瑚海海战虽然在战术层面各有得失,但从战略角度来看,它代表了航母时代的到来,并为未来海战中航空母舰的作用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不仅影响了二战的进程,也对后世的海战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